以人民为中心——2020主题出版论坛纪要

8月18日,2020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闭幕日上,“以人民为中心——2020主题出版论坛”在沪举办“以人民为中心——2020主题出版论坛”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主办。中国出版协会刘建国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出版协会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吴宝安常务副主任出席了该论坛。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李芳社长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温泽远社长从科技出版角度分享主题出版的心得本次论坛还“破圈”来了一位医生——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这次疫情期间,张文宏与上海科技出版社的团队共同工作100个小时,与病毒抢时间出版的《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2月2日晚率先通过“上海发布”上线数字1.0版全文,当晚主要平台阅读点击量就超过160万次,这也开启了张文宏与出版界的紧密联系。

上海科技出版界如何践行出版初心的,又是如何通过科技出版更好地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期待的?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李芳社长以“践行出版初心,回应人民期待为主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一、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助推前沿研究,满足人民对国家富强的期待

科技类的主题出版,应紧扣国家战略,号准国家最前沿的科技理论研究的脉搏,建立起连接高端学术理论和国家建设现实需求的桥梁。上海科技出版界紧扣《科技创新2030》《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围绕着“上天”、“入地”“下海”等国家重大战略策划了大飞机、高铁、海洋工程装备等一个个高精尖的学术出版工程,编织出新时代上海科技出版领域的蓝图。

二、构建海外出版平台,讲好中国科技故事,满足人民对民族复兴的期待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科技影响力。上海科技出版界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市场,输出多种高水平科技类原创著作,成立若干海外联合编辑部和专业出版中心,实现了中国重大科研成果“走出去”的目标,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对民族复兴的期待。

三、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凸显服务民生的理念,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近5年来,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的科技和科普类选题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充分表明了国家对于科学技术普及以及科技惠及民生的重视。上海科技出版界也积极推动科学走向民间,让高冷科技接地气、让万众创新有活力,推进重大科技成果服务人民,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四、聚焦未来:让科技出版搭上融媒体发展快车,满足人民对美好阅读的期待

科技的发展让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姿多彩,让阅读“随时随地”突破障碍,这也意味着科技出版可以搭上融媒体发展的快车,开发、拓展产业链。科技主题出版作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最为便捷的主题出版门类,应该顺应传播手段多样化和传播技术智能化飞速发展的趋势,把内容策划和科学技术融合作为优化呈现方式的重要手段,利用覆盖面和传播力的优势满足人民对美好阅读的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研工作要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那我们科技出版人则应从需求中发现和找准选题,助力科技为民,回应人民期待,真正让有影响、用得上的科技创新成果造福百姓,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上海科技出版界将继续关注科技前沿发展,紧扣时代主题,牢记初心使命,以高质量的主题出版物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温泽远社长在论坛上结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和上海其他社的相关图书,发表了题为“坚持生命至上做好健康科普——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如何做好健康科普图书的思考“的讲话,讲了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如何做好健康科普主题出版的心得体会:

一、坚持生命至上,抓住“第一时间”

疫情暴发后,习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第一时间响应党的号召、群众需求,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敏锐的出版意识积极出版抗疫书刊,为民众及时全面地提供防疫科普知识,是出版人的初心所系、责任所在。在抗疫图书中,上海科技出版社最先启动的是《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在紧急达成出版意向后,张文宏教授在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不辞劳苦,带领团队加班加点完成书稿,编辑团队也是昼夜不休,从1月29日项目启动到2月2日首版电子版上线,仅仅用了100个小时。该书被媒体评价为“易懂、好用、最能体现上海水平”的防疫指导读物。截至7月,该书已累计加印111万册,其中87.2万册为公益赠阅,配送至上海16个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上海出版人抓住“第一时间”,用全新的出版速度和坚定的抗疫决心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意识和行动力,用实际行动与病毒赛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二、尝试“纸数互动”,重视线上传播

疫情压缩了纸质图书发行的物理空间,却使图书的线上传播优势得到凸显,倒逼出版社转变以往图书发行以纸质为主或先“纸”后“数”的传统模式,广泛采用“数字先行”和“纸数同步”的出版策略。尽管这是特殊时期的特别做法,但对传统出版业向融合出版转型在观念上的冲击和影响着实不小,环顾出版界,当前各种线上发布、线上直播带货开展得方兴未艾、如火如荼就是明证。拿《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发布过程来讲,最早我们在上海老百姓关注度最高的“上海发布”官方新媒体平台发布“数字1.0”PDF版全文,人民网、新华网、解放日报、文汇报、澎湃网、搜狐网、新浪网、东方网等平台纷纷转发,据不完全统计,当晚主要几个平台的阅读点击量就超过160万次,社里编辑的美国朋友当天就反馈说,“他在美国的微信朋友圈里这个PDF版已经传疯了”!这种传播的速度和空间跨度,社会关注度和热度,是传统纸质图书发行无法比拟的。像这样纸数互动推出图书,对于上海科技出版社还是第一次,这为我们积累数字转型的经验大有好处,相信许多全国同行也有相似体会。

三、寻找权威作者,传递响亮声音

有人说,作者找对了,一本书就成功了一半。对于不大容易出现畅销书的科普类图书来讲,找对作者更是非常重要。而在疫情爆发初期,许多从事相关专业的知名医生、学者都奋战在抗疫第一线,想要找到合适的作者尤其难。在这一方面,疫情好比一场突如其来的大考,考验的是出版社的应急出版组织力、专业出版实力和作者资源的维护力。在很短的时间内,上海科技出版社邀请到中西医领域最权威的一批专家作者来撰写抗疫图书,依靠的就是这些能力。在寻找作者方面,我们的编辑说,在关键时刻,有朋友帮忙,靠的是人品;有作者帮忙,靠的是出版社的信誉和与作者的关系。科普出版人的视角要和普通读者的视角相对应,找到业内信服老百姓熟悉的权威作者是科普读物获得大众共鸣、业内认可的关键。

四、既要做好“急冲锋”,又要打赢“持久战”

如果把出版社此前的抗疫科普出版比作“急冲锋”的话,那么疫情常态化和后疫情时代的健康科普出版就是“持久战”。“急冲锋”考验的是出版社和作者的应急反应力和爆发力,而“持久战”靠的是耐力和战略规划力。从国家层面上讲,目前国家正在实施“健康中国”规划,习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2019年,上海市政府发布了全国首个省级中长期健康行动方案《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提出到2030年,使上海市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在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的基础上有更大提升,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健康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健康城市典范,这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重要方面。从民众的层面看,疫情的冲击让民众的生命意识和对健康的关注度大大提升,百姓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真正让科学防护跑在疾病的前面,如何让政府和社会的健康服务惠及更多百姓,如何让百姓的健康科普知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真正落地生根,这是做健康科普出版正在关注的选题。

疫情终将过去,读书是永恒的主题。我们相信,随着读者对健康科普类图书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出版社健康科普类图书的选题也会不断增加,健康科普出版的水平也会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的突发疫情,让我重新认识了出版界,结识了编辑和出版人,明白了主题出版物对抗疫的重要性。”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正是上海出版界的快速反应和专业能力,“逼”着《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第一时间出炉,光是线上点击就有几百万次,还“火”到了国外,“正是出版人推动我留下了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部科普指南、医学知识普及书,让我有了更大影响力,收获了许多读者。

张文宏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主题出版”,“符合人民心声的出版,效益自然而来。主题出版具有极其丰富、极其强烈的时代感。但真正的好书永远不会缺少读者。什么是真正的好书?就看出版人有没有静下心来倾听人民的心声。‘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如何让读者有所‘信’,就看出版界的智慧。”

论坛现场,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表示,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既是文化要求,也是政治任务,意义重大。主题出版作为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题材、重大理论问题等主题而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出版界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加大精品创作生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精神食粮。

2020年8月19日 22:26
浏览量:0
收藏